咨询热线:135-9959-8505
您现在的位置是:漳州律师沈秀珠>合同纠纷>正文

显失公平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来源:网络   作者:未知  时间:2016-07-30

  导读:显失公平的法律特征有什么内容?显失公平的法律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分别是:显失公平当事人权利义务明显不对等、获利方主观上存有恶意和受损方不具备充分自觉和真实自愿。相关内容本文一一介绍,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显失公平当事人权利义务明显不对等

 

  首先,评定权利义得是否显失公平,应当从合同的内容和履行结果两方面予以考察。

 

  其次,权利义务明显不平等还包括因履行产生的经济利益上的悬殊,如一方获取的价金或报酬大大超过其交付标的物的价值或大大低于其提供劳务的通常标准,致使一方因此得到而他方遭受更大损失,即客观上已发生利益严重失衡的后果。

 

  应当看到,显失公平制度是对财产交易及有关民事活动所具有的不公平达到十分明显程度的一种评价和处理。如果在显失公平的认定上没有具体量上的规定,很难排除当事人或审判人员的主观随意性。

 

  (二)获利方主观上存有恶意

 

  主观上存在恶意即获利一方故意利用了自己的优势或他方无经验过于轻率地订立或履行了显失公平的合同。引起显失公平的原因不同,是与欺诈、胁迫、乘人之危以及重大误解行为特征的主要区别,因此有必要考察显失公平的主观条件,以便正确认定显失公平的特征。考察获利方主观外的有无恶意,实际上也排除了对显失公平的制度的滥用。

 

  下列情形不构成显失公平:

 

  1、获利方不了解对方情况,主观上并无恶意。

  2、出于获利方的善意行为。如一方履行了忠告义务,向对方说明了不公平条件的存在,且对方有机会理解或合理选择合同条件。

  3、出于过失行为。如对受损方提出的不公平条件因过失未予审慎认知或未将不公平条件和交易的真实内容告知对方。

  4、显失公平的后果系因不可抗力或情势变更所致。

 

  (三)受损方不具备充分自觉和真实自愿

 

  《民法通则》第4条规定:"民事活动应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原则"。

  自愿原则为民法的首要原则。自愿原则指是否如何进行民事活动应当由当事人自主决定,不受他人意志的非法干预。合同领域是自愿原则适用的主要场所。贯彻于合同法上的自愿原则,也体现为当事人在确定合同内容时,在意志上不受他人违法及不正当的干涉。

添加微信×

扫描添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