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135-9959-8505
您现在的位置是:漳州律师沈秀珠>合同纠纷>正文

显示公平的合同如何认定?

来源:网络   作者:未知  时间:2016-07-30

  导读:显失公平的合同是一方在紧迫或缺乏经验的情况下而订立的明显对自己有重大不利的合同。认定合同显失公平的方法可以从显失公平与一般容易混淆的四种民事行为加以分析,分别是显失公平与缔约欺诈;显失公平与乘人之危;显失公平与重大误解和显失公平与情势变更。相关内容请看下文。

 

  一、显失公平认定的法律依据

 

  《民法通则》规定的显失公平的民事行为,则是指三种情形:

 

  1、合同当事人一方利用了对方紧迫情势、缺乏实际经验或不知情,使之提出或接受了明显不利的条件;

 

  2、当事人一方不正当地利用其在经济地位、社会影响或人际关系上的优越条件,使对方接受或提出明显不公平的交易条件;

 

  3、因第三方的不正当干涉,使双方当事人不得不达成显失公平的协议。

 

  二、显失公平与其他一般行为的区别

 

  1、显失公平与缔约欺诈

 

  当事人因受到欺诈而订立的合同属意思不真实的合同,其效力不为法律所承认。所谓欺诈,是指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作出错误意思表示的行为。其中故意隐瞒真实情况与显失公平中利用对方不知情相似。

 

  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欺诈行为中的当事人对合同条款或要约内容是清楚明了的,只是条款或内容缺乏真实性,而显失公平合同中的条款和内容是真实的,但当事人因缺乏经验对其不了解而作出承诺,致使利益受到较大损害。

 

  2、显失公平与乘人之

 

  乘人之危与显失公平中利用对方发生紧迫情势或急需情况相似,但二者的明显区别是:

 

  (1)乘人之危中的一方当事人处于危难情况。所谓危难,除经济上有某种迫切需要外,还包括人身及财产安全处于危险或困难之中,其范围较为显失公平的急需更加宽泛。

 

  (2)乘人之危中的获利方多表现为积极促成行为及其后果的发生,而在显失公平的合同中,获利方处于消极状态,表现为受损一方积极提出不公平的条件或作出承诺。

 

  (3)从立法上看,我国《民法通则》把乘人之危与显失公平区分开来,将前者归于无效合同的范畴,把后者作为可撤销合同的原因。

 

  3、显失公平与重大误解

 

  合同法上的误解,是指当事人对合同关系中重大要素的错误认识与理解。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是基于发生误解一方或双方当事人主观上的错误引起的,并给误解一方带来重大的不利后果。

 

  而显失公平合同中遭受不利后果的一方当事人对合同关系中的重大要素并无误解,即主观上无过错,只是因其无知或面临紧迫情势而处于被动状态,提出或接受不公平的条件。

 

  4、显失公平与情势变更

 

  情势变列与显失公平有更加密切的联系。但也存在明显的区别:

 

  (1)引起情势变更的原因是合同当事人以外的客观情况,双方当事人主观上并无过错,不可归责于当事人。显失公平是因一方当事人具有主观恶意的行为造成。

 

  (2)产生的法律后果不同。显失公平中的受损一方当事人只能依法请求撤销合同,在情势变更中,遭受不利后果一方当事人可依法请求变更或解除合同。

 

  (3)情势变更发生的前提是合同有效成立,即合同效力是既定的,而显失公平合同属效力未定的合同,其有效与否,取决于有撤销权一方当事人是否行使撤销权。

 

  因此,在司法实践中,对显失公平与情势变更不能混淆。

添加微信×

扫描添加微信